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广州琶洲的“数字雄心”:人才的湾区梦想

来源:南方网  2019-12-02 09:06:19

过去的一个多月,“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国际金融论坛第16届全球年会、第三届全球智能工业大会暨博览会暨全球创新技术成果转移大会等全球、全国性大会接连在海珠召开。11月30日,2019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同样选择在海珠。

盛会集聚之处,必是展现一座城市的创新与活力最清晰和最直接的地方。从“来海珠参展”到“来海珠开会”,海珠的对外地标已经从广交会变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简称“琶洲试验区”),从各地赶来海珠的人群也从客商变为各新兴领域的创新创业者。

正如每个人有不同的气质,海珠的气质是创新。当下,海珠正以琶洲试验区为龙头,建成大湾区发展环境好、人才政策优、创新活力强、发展质量高的创新岛。创新岛的崛起需要一流的人才作为基石,雄心勃发的海珠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人才。

群贤毕集,更要共赢未来。此次论坛将为海珠招才引智出谋献策,同样也将成为展现海珠“逆生长”智慧的展示平台,海珠的新未来正与湾区人才的梦想与期望紧密联系在一起。



数字经济新机遇

登上广州塔,放眼南望,海珠创新岛尽收眼底。

往东看去,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钢铁丛林正是琶洲试验区。这里,积蓄着湾区数字经济的澎湃力量。

“微信就要这块地!”几年前,同样站在广州塔上眺望的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看中了琶洲,敲定了腾讯广州总部大楼的所在地。如今,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科大讯飞等创新龙头汇聚在此,计划总投资725亿元。

资本流向之处,正是城市发展之处。

今年1-9月,海珠区规模以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94.17亿元,同比增长69%。新兴产业的动力支撑下,上半年,琶洲试验区占据海珠GDP的“半壁江山”。

琶洲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三城一区创新核”中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正抢抓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乘数字经济兴起之势,扶摇直上。

“琶洲是阿里巴巴在广东的新起点。”今年阿里巴巴迎来20周年,其位于琶洲的华南运营中心大厦也迎来整体封顶,阿里巴巴集团华南区总经理邹亮期待阿里巴巴在广州、广东的新发展。

面对未来,琶洲正摩拳擦掌。



不久前通过的《琶洲地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下称《发展规划》)提出:将琶洲地区打造成数字创新产业、会展产业、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外向型和创新型经济集聚发展的高质量经济增长极。

未来大湾区的新经济增长点在哪里?琶洲,正是其中的一个正确答案。

根据《发展规划》,到2025年,琶洲地区基本形成以数字经济与会展产业为引领的产业格局,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地区营业收入约5000亿元。

到2035年,琶洲地区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会展产业集聚核、湾区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总部经济增长极,实现地区营业收入约1.2万亿元,成为华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有机遇的产业,是海珠对未来的自信所在,也是人才的心之所向。



懂人心的引才战略

创新岛,同样也是人才岛。

《海珠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5年)》提出,未来将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业、科技服务业、高端商务业、现代商贸会展业、文化旅游业五大主导产业。到2025年,以琶洲为动力源,基本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打造生态型现代化中心城区。

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人才通过奋斗来实现,此时的海珠比任何时候都求贤若渴。

今年,海珠重磅发布了“海珠创新岛十八条”及《广州市海珠区支持创新人才集聚实施细则》(下称《细则》)等一系列突破性政策,多点突破、定向发力,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新高地。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但做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不仅需要千金买骨的决心,也需细致入微的巧思,让创新创业者体会到政策的用心。

为突出政策的引领效应,“海珠创新岛十八条”及《细则》对原有政策大胆做了“加减乘除”。“加”即全方位保障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需求,“减”即将“小而散”政策整合归一,“乘”即扶持项目更多、力度更强、最高上不封顶,“除”即政策申报、扶持兑现实现一口对外、一窗受理、一套流程、一键申报、最多跑一次。删繁就简,力求政策管用有效。

最懂人才的正是人才自己。为此,海珠还充分向市场和企业放权,如在产业精英评定过程中,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以人才对海珠的实际贡献作为评定人才的硬性标准,同时将人才的推荐权交予企业。

长期不拘一格“引”人才的海珠,也影响了就业者、创业者、投资者、消费者等人群用“脚”投票。

数据显示,海珠区常住人口从2017年末的166.31万人增长至169.36万人,常住人口数量位居广州第四。同时,海珠人口平均年龄为43岁,主要就业人群正值“当打之年”,成为支撑海珠创新岛崛起的重要人力资源。

“海珠创新岛十八条”及《细则》也初显成效,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已受理各类人才评定申报评定463份。今年海珠区用于专项奖励人才的资金总额预计近9000万元,创历年最高。

人才“集结号”已然吹响。



有奔头的“双创”热土

引才易、留才难。

如何让人才真正留下来、为我所用?在海珠看来,最根本的在于好的产业才能带来的好的就业机会,好的产业上附着的人口,才是真正发展需要的人口,才会为城市发展作贡献。如果把人才比作流水,优质的创新环境、人才政策能把人才引流到创新岛,产业才是留住人才的蓄水池。

东部,琶洲试验区正上演着新兴产业发展之潜力;中部,中大国际创新谷正演绎着传统产业高位“换挡”之决心;西部,海珠创新湾正探索着空间更新提质、业态更新提质之路径。海珠“一区一谷一湾”的创新布局让企业大有可为,让人才有奔头。

具体到微观层面,一个个良性发展的企业正是一位位就业创业者附着之“皮”,好的企业提供好的就业才是最普惠的人才政策。以人招商,以商招人,彼此成就。



“我们从不对企业说NO,任何问题都要做到24小时内回应。”海珠区产业招商团队深知服务好企业就是服务好人才,针对企业对日益强烈的定制化的服务需求,CSO(Chief Service Officer) 首席服务官制度应运而生,即由专人专责跟进企业的困难与诉求,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

借此次论坛,“梦想·家”计划-产业人才安居服务数字地图将正式发布,其源于CSO首席服务官在服务企业时发现,员工居住的问题成为不少企业的“痛点”。初步统计曾反馈过该问题的52家企业,其3年内总需求约8215套房源。政府直接打造的人才公寓毕竟有限,但社会服务资源让人惊喜,仅区内6家知名公寓企业的房源就有8119套。

城市之大,非大楼之大,是有容乃大。为何不让市场解决市场的问题?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借助该平台能实现需求企业与公寓企业的有效对接,人才安居之后能专注就业创业,公寓机构找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盘活的村社物业带来了当地人的增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实现了企业、人才、村社、村民、政府多方共赢。

目前,CSO首席服务官制度已获全省推广,海珠正在推进体系化和标准化建设,对全区行政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并努力打造企业服务的“海珠标准”。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