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海珠营商环境优化发展打造生态“创新岛”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马喜生   2016-03-23 08:53:13



琶洲会展业全国领先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已吸引14家龙头企业进驻


  2015年,海珠区4家企业入选中国最佳创新企业50强,数量占全市1/3;201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20强中有5家企业落户海珠;2015年,海珠区共有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015年,海珠政务服务加速跑,行政审批效率提高33%……2015年,海珠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同样是2015年,面积三倍于纽约中央公园的海珠湿地公园正式升级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凸显海珠绿色生态发展品质。

  当前,广州正在谋划“三中心一体系”、“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黄金三角”等战略布局,提升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海珠区正以建设“创新岛”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环境,营造市场化、国际化和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中心城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创新环境。

  创新政策

  创新驱动显成效“双创”热潮更有劲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过去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与市场环境已发生明显改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新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海珠区长远发展的关键一仗。

  2015年海珠区财政科技经费投入近2亿元,专利授权量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在衡量经济体创新能力的指标上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导向在海珠这座“创新岛”上日益彰显。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海珠区不断涌现各类新兴企业,甚至出现行业“隐形冠军”,这与其创新驱动政策密不可分。去年以来,海珠区先后出台了《海珠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15-2017年)》等“1+9”创新驱动政策体系,形成18条高含金量的创新政策,吸引了不少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18条创新政策包括研发经费倍增、实施“双百企业”计划、提升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带动龙头企业创新、加强科技园区管理与扶持、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引导和培育各类创业投资基金、推动创新型企业上市和再融资、推广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完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专利成果的转化承接、推动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实施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等。

  目前创新政策已初见成效。截至2015年底,海珠区拥有93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1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3家为国家级孵化器;拥有12个众创空间,其中3个列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7个被认定为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拥有178家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92家企业在广州市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海珠区已经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随着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强势崛起,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复星、科大讯飞等14家龙头企业进驻。

  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不少中小企业纷纷希望在海珠区打造新型孵化器。海珠区同时启动孵化器倍增计划,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和“退二进三”政策,不断释放载体空间。

  随着创新驱动政策深入实施,海珠区创新主体持续活跃。去年,海珠区各类商事登记主体11.7万户,注册资金592亿元。

  政务环境

  收紧政府的“手”放开市场的“腿”

  3月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鼓励广州再次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为改革释放更大空间。便捷的政务服务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数据显示,海珠区搭建起了“1+11+18”政务服务体系,即1个区政务服务中心、11个专业服务大厅、18个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的集成服务优势,形成“15分钟政务服务圈”;海珠区规范梳理出453项政府服务事项,比改革前压缩事项33项,“一窗”改革后共办件12054宗(其中区2534宗,街道9520宗),前台工作人员累计减少约45%,行政审批效率提高33%。

  重点项目审批在海珠区实现全程跟踪。海珠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量身定做”审批方案,确定具体的牵头单位和审批部门,安排专人跟踪落实,免去了企业“往返跑、来回跑”的困扰。截至去年底,50个建设工程项目及25家企业办理了建设工程类及企业注册类并联审批,为企业节省大量审批成本。

  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14年,海珠区在建的侨建大厦项目经理找到区政务服务中心,让工作人员支招快速办理规划报建及施工许可审批。当时,广州在建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已有一段时间,但是部分人还有疑虑,担心一项材料不符合被全盘退案,因此谨慎选择传统的“串联申批”。

  在海珠区政务办引导下,侨建大厦项目经理接受了并联审批,借助“互联网+政务的服务手段”,大厦办理规划报建、消防报建、民防报建、环评四项审批手续只用了11个工作日,比原来节省46个审批工作日。

  除了对重点项目和企业进行“贴身”服务之外,海珠区还在全市首推全流程“微信办事”,首次上线时,全区23个部门、282个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实现“微办理”,“微信办事”惠及面更广。

  据了解,海珠区政务中心推出微信版“海珠政务”,实现“自助预约”、“材料预审”、“在线应询”等创新功能。企业和群众在办事前,可先在手机端向工作人员咨询,相关文件证明还可以拍照上传,由工作人员实时审核,免得来回跑。这个微信办事平台自2014年7月份开通以来,截至2016年2月,关注人数达到37980人次,累计申办业务6378宗。

  目前,海珠区正在大力推动琶洲大开发建设,为了让对接企业项目尽早动工建设,广州政务服务中心琶洲分中心将在本月底开通,届时这个政务分中心将搭建行政审批“立即办”和电子政务“网办快车”O2O双平台,完善“绿色通道”建设,全面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

  营商环境

  城市绿水环绕引来众多“大鱼”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国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答记者问时,点名表扬珠三角去年PM2.5浓度达标,为全国治霾探索治理方法。近年来,广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道路。

  海珠区将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设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海珠湿地。2012年,海珠区成为广州市第6个千亿元的区,同一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海珠湿地成为广州地区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去年,海珠区GDP达1422余亿元,而海珠湿地公园也升级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广州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经济总量与湿地公园建设“齐头并进”,是海珠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集体自觉。

  目前,海珠湿地公园一期、二期已经建设完毕,三期正在加快保护中,未来湿地还要建设四期、五期……

  随着海珠湿地建设逐渐成型,游赏湿地成为广州市民的“时髦”活动。海珠湿地不规则半日潮的水文特性,造就了果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其中湿地率达54.8%。这颗“绿肾”,有效缓解了广州市中心区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微气候。

  海珠湿地不仅给市民带来赏心悦目体验,它还成为广州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在广州工作近20年的马炜图,最近带着几拨“客人”频频到海珠湿地公园徒步、游船。马炜图是广州仲量联行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高级董事,从事专业商务楼宇顾问,他带来的“客人”均是有意于进驻广州高端写字楼的企业或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很多投资人士看到这一片湿地后,落户广州的决心马上增加几分”。

  马炜图告诉记者,广州城中心既有珠水环绕,又有湿地支撑,这对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来说极具诱惑力。

  海珠湿地不仅生态效应明显,还吸引了创新型企业集聚于此。目前,不少创新型企业不断找上湿地周边的物业,有的希望租下厂房实行办公改造,有的甚至希望新建办公大楼。海珠湿地周边的龙潭村正在抓紧时间搬走低端且有污染的小作坊和仓库,希望借助绿色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创新创意产业。

  推介项目

  一、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一期)

  项目一期总用地面积16.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4.4万平方米,投资约43.5亿元,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进行改造建设,拟建设三组高端建筑、80米宽1000米长的绿化带组成的“黄金岸线”,着力将本项目打造成为具有“广州名片”效应的中轴线南端标杆性顶级总部园区。

  项目规划发展成为以现代服务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型总部基地。

  二、中交集团南方总部基地(二期)

  项目二期总用地总面积6.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由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进行改造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含中交南方资金结算中心,中交南方船舶调度中心,中交南方水运工程技术中心。地上建筑面积13.0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41万平方米。

  三、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指挥中心(万胜广场)

  项目位于地铁4号线、8号线换乘站万胜围站A出口,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投资兴建,占地面积4.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停车位1240个,总投资约35亿元,拟建设以地铁指挥中心、交通枢纽、写字楼、公寓、酒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

  四、国际媒体港(西塔)

  项目位于新电视观光塔侧,紧邻地铁3号线和珠江新城轨道交通线的赤岗塔站,与600米高的广州新电视塔相邻组成新广州电视中心,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由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投资建设。

  五、宝境广场(广东)

  项目位于海珠区琶洲A区A13商务办公地块,总占地面积2.7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由广东钢铁集团负责建设。规划建设超甲级写字楼及配套设施,包括广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和宝钢集团华南地区营销、科研平台。项目共29层,地下2层,塔楼每层面积2700平方米,裙楼为2层共6000平方米。

  数读

  创新政策

  ▶截至2015年底,拥有93家高新技术企业、1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众创空间、178家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9家新三板企业、92家企业挂牌广州市股权交易中心。

  ▶2015-2017年安排7亿元支持科技创新,2017年区本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3.03亿元,R&D投入占区GDP3.3%。

  政务服务

  ▶453项政府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办理,前台工作人员累计减少约45%

  ▶2015年,海珠区各类商事登记主体11.7万户,注册资金592亿元

  行政审批效率提高33%

  绿色发展

  ▶拥有绿道157.7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9.12%

  ▶13家区管燃煤、燃重油企业停产或改用清洁能源,134家重点挥发性有机场排企业整治,7个餐饮业环保规范化管理试点

主办单位:广州人才集团                     运营维护:广州南方人才资讯科技有限公司(job168.com)
粤ICP备2021132743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9684号